跑步智能化了,“菜鸟”该关注什么数据?

05月20日  |  阅读 163

        当下,跑步成为了日渐风靡的运动健身方式,可以说“约跑”超越各种“约”,变成了一种很好的社交手段。当然,跑步也有一个专不专业的问题。戴上一块GPS跑步手表去跑步,并能读懂记录下的数据,“菜鸟”也能专业起来。

        GPS跑步手表能够记录下各种数据,比如每分钟的步数、步长,不过分析这些数据却很麻烦,除非有跑步教练 帮助进行统计数据分析。近日,美国趣味科学网站访谈了两名跑步教练,他们也讲述在跑步时应该关注追踪那些数据,以及各方面数据透漏出什么信息。

1.关注跑步的总时长和总距离

        任何一款GPS跑步手表所能提供的最基本信息就是总时长和总距离。跑步教练John Honerkamp是纽约市路跑者(Road Runners)组织负责跑步产品和服务的高级经理,他说这些简单的信息却是跑步者应该追踪的最重要数据。一些跑步手表,如TomTom Runner Cardio能设定成跑到一定距离或一定时间后自动提示。而且许多跑步手表还能设定成每多跑1英里,就会提示,这样你就无需分心低头看手腕上的手表,就能知道自己跑了多少距离。不管是为了参赛还是为了健身需要,John Honerkamp建议遵循“教练标准”,循序渐进地增加跑步距离,以提高耐力,但是增加跑步距离每周不要超过10%。比如,本周你跑了16公里,下周可增加10%,跑16.6公里。如果你是根据跑步时长来衡量运动量的话,那可以每周在跑步极限时长上增加5到10分钟。

2.关注步速

        步速以每分钟跑的距离为单位进行测量,是一个需要引起关注的重要数据,因为该数据有助评估跑步的投入程度。步速可用来预测跑完一段距离所需时间,比如如果你跑完1.6公里需要10分钟,那么据此推算跑完8公里需要50分钟。一些跑步手表如Garmin Forerunner 220,能够在低于设定步速的情况下,发出报警。

3.不要忽略海拔变化

        即使是最基本的GPS跑步手表也能跟踪跑步过程中的海拔变化。乍一看,这些数据没什么用处,其实在某些情况下却很有用,2枚奥运会奖牌获得者Jack Daniels如是说道。比如,如果你是在一个较平坦的区域跑步,就可以利用这一功能来确定自己是在上坡还是下坡路段上跑步。当海拔不断升高时,跑步的步速很可能就会降下来,所以这一信息更显重要。

4.关注步频

        步频(Cadence),也就是每分钟的步数,John Honerkamp认为大多数跑步者无需在跑步之后对这一数据进行分析。不过,John Honerkamp表示在一些特定情况下,他会仔细分析步频数据。他说,“如果一个跑步锻炼的人经常受伤,而且接受了医生的专业治疗,我认为步频必须得到审视。”这是因为步频直接同跑步效能相关,所谓跑步效能就是保持特定速度需要付出的运动量。如果你的跑步方式效能不高(如跑步时摆臂幅度过大或者步幅过大),则步频很可能受影响。Jack Daniels说效能最高的步频是每分钟180步左右。如果想要改进跑步方式,不妨过几周就检查一下步频,看看自己的跑步效能是不是得到了提升。

5.效能监测也很酷,但无需过度关注

        步频只是跑步效能监测指标之一。一些功能强大的跑步手表,如Germin Forerunner 620再配上兼容的HRM-Run心率监测仪,能够跟踪监测垂直摆动以及地面接触时间(每一步脚触地的时间)。John Honerkamp表示,普通跑步者无需关注上述两个指标。Jack Daniels建议通过“地上漂”的方式来提高跑步效能。他说,“想象你正在布满生鸡蛋的运动场上跑步,你不想踩碎任何一个鸡蛋”。

相关链接:

2015ChinaFit健身大会主页  

2015ChinaFit健身大会邀请函

2015ChinaFit瑜伽大会与您“ 瑜悦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