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健康消费 成为健身行业最大红利
11月21日 | 阅读 1997
上月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要树立文明健康生活方式,推进健康端口前移,延长健康寿命,提高生活品质,激发群众参与体育活动热情,推动形成投资健康的消费理念和充满活力的体育消费市场。对此健身行业人士普遍认为,《意见》引导健康消费为健身行业带来最大红利。
据2012年统计结果显示,具有一定规模的中国健身俱乐部已多达约3500家,拥有会员1300万左右,市场规模约为900至1200亿元人民币(约合150至200亿美元)。但是我国健身休闲体育服务市场总体规模较小,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英法德等6个经济发达国家人均体育消费近400美元,而在我国却不到100美元。
健身俱乐部带来发展机遇
宝力豪健身中国CEO曹岩表示,《意见》针对健身产业给予了高度关注,鼓励大型健身俱乐部跨区域连锁经营,这一举措将促进我国健身俱乐部顺应国际健身俱乐部的发展趋势,朝着规模化、连锁化经营的方向发展。目前,美国的健身俱乐部约有3万家,会员超过5000万人,其健身房人口占全国人口的16%,而中国则不到1%。未来我国健身市场发展的速度和规模会越来越快,同时也会更加规范化和专业化。国内健身市场起步虽然比国外晚,但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近几年来,我国健身俱乐部的数量和规模都有大幅度提高,据相关数据统计,国内城市居民用于个人健身的消费每年以30%的速度递增,明显高于全球20%的平均速度。说明这个市场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意见》提出要引导健康消费理念,我认为首先要加强人们参与运动的观念。运动是帮助人们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最有效途径。人们要改变自身的运动需求、运动行为、运动过程和运动结果,健身房则可以“一条龙”地辅助和促发这一系列的改变。健身是生活的一部分,就像吃饭、睡觉一样重要。在新一轮利好政策的鼓舞下,健身行业应该共同努力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健身,让更多的人启动运动按钮,同时也将实现健身机构的自身价值。”曹岩强调说。
民营资本是发展的生力军
具有多年从业经验的青鸟健身俱乐部总经理王成认为,随着百姓的健康意识日益加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走进健身机构,寻求科学的健身指导。健身行业显示出越来越诱人的发展前景。目前以民营资本为主的各类健身俱乐部满足了大量运动者的需求,成为健身行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令广大从业者欣喜的是,政府已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并在《意见》中指出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全民健身事业。下一步还将完善财政、税收、金融和土地等优惠政策,引导社会力量捐资、出资投入健身事业。在此大背景下,近两年俱乐部营收都在稳步增长,主要收入来源于会员费,大约占俱乐部整体收入的六七成,余下的来自私人教练收入。
“一般健身俱乐部的软硬件投入在每平方米3000元左右,房租、人工成本占到投入比例的60%以上。健身行业本身是一个薄利行业,即使是效益好的俱乐部也只有5%至10%左右的利润率。从政策角度看,由于健身市场可以有效地拉动百姓消费,符合国家拉动内需、刺激经济发展的政策,有望得到政府的进一步支持。希望政府颁布的对健身行业的优惠政策和改进措施能够尽早落地实施。”王成代表从业者呼吁。
健康端口前移 健身产业受益
江苏省体育产业指导中心书记潘时华介绍,如今“花钱买健康”“请人吃饭不如请人流汗”作为一种时尚观念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正像《意见》中所指出的,人们的健康需求正逐步从被动的治疗型向主动的预防保健型转变。江苏省已在南通、苏州、常州等地率先出台政策支持市民用医保卡进行健身消费,使市民从疾病保险理念转为健康保险理念,并逐渐培养群众健康的生活方式,引导群众形成花钱健身、投资健康的消费理念。从试点情况看,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果:一方面市民身体更加健康,节约了医疗资源,另一方面,体育健身产业也从中受益。(中国体育报 王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