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IHRSA举办城市广州 2016将有一半体育人口
11月07日 | 阅读 2140
10月下旬,一则“全面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消息让不少人感叹。实际上,这则消息来源于对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解读。
按照“意见”对未来的描绘,十年后,即便生活在远郊的广州人,将不再舟车劳顿,赶在节假日跑去天河体育中心或各市区健身集中地,平时就近就能有社区运动中心。除了简单易学的广场舞,广州人的健身项目将会更丰富,甚至在小区门口就有免费或低收费的羽毛球场、篮球场和游泳馆等。
作为举办过亚运会、健身氛围浓厚的广州,目前全民健身现状怎样?比照“意见”中的硬性指标,广州哪些已经成为了标杆,哪些仍需努力?“意见”背后中国人体质健康如何?
按照国际惯例,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每周不少于三次,每次不少于半小时中等强度的人群被称为“体育人口”。
广州市体育局在此前接受本报采访时介绍,今年广州的体育人口预计将为广州总人口的48%,而到了2016年,将有一半的广州人被称为“体育人口”。相比之下,全中国的“体育人口”在2010年官方统计时只有不到40%,而在2012年有学者表示“体育人口”仅为8.3%。
广州无疑是运动爱好者之城。
而对健身场所的统计,广州市体育局的数据显示,2012年广州体育场地设施为1.8万余处,人均体育场地面积1.91平方米,建成了2639条健身路径、2734片篮球场,以及白云山、越秀公园为代表的13处休闲体育带和天河体育中心等12个全民健身中心。
然而,与中国其他城市一样,除了体育局主管的健身场所外,学校、事业单位的运动场所以及工商局主管的收费性质健身场所,有可能还在统计之外。特别是与普通人生活相近的中小学公众体育设施,在校园安全事故频发后,对外开放依旧陷入了两难境地。
在广州,根据体育设施普查,大多数公众体育设施依然集中于中小学。然而,自2001年广州开始中小学体育设施向外界开放的13年中,对外以不同形式开放健身场所的学校没有达到半数。即便在2012年最高峰,也只有622所中小学的体育设施对外开放,随后有所下降。
今年夏天,广州市教育局负责人曾对外表示,广州市有中小学校近1500所,“但估计目前开放的学校数会有所下降,因为部分学校在开放过程中确实面临诸多意想不到的难题”。
“全民健身国家战略”起草者之一鲍明晓:
人均0.3m2健身面积10年内难实现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体育社会科学研究中心主任鲍明晓,是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起草人之一。
社区应建15分钟健身圈
记者:全民健身为何被上升到国家战略?国际上还有哪些国家将健身列为国家战略?
鲍明晓:像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全民健身都已被放到国家战略很多年。因为一个国家要发展,最重要的是人和国民的发展。而国民发展最重要的因素还是健康。我们国家的全民健身战略就是从别的国家战略中吸收引鉴的。
记者:从完善健身消费和税收政策上看,全民健身的困难是什么?
鲍明晓:第一是引导消费,转变中国老百姓的健康消费理念。目前中国人的健康消费主要还在医疗保健,还没有把关口前移到健身上。如果健康关口前移,健身消费就会变成老百姓健康投资的一部分。在欧美发达国家,健康投资很大一部分是没得病前的健身,而不是得病之后的看病治病。
第二是增加供给,加强满足老百姓健身的基础设施。比如原有的全民健身路径和基础健身器材,现在已不太满足人们健身需求。就像《意见》里提到的,城市社区要建15分钟健身圈,就是要在社区门口建像羽毛球馆、游泳馆等社区类、方便群众、低价面向老百姓,满足供需要求的场所。
第三是完善供给,是给已经进入这些领域的,在税收、用地价格上给予适度支持。因为现在建公众体育设施最大困难是房价高。房屋租赁的价格高,造成面积难以扩大,能进来运动的人相对少,而价格贵。
第四是优化体育产业发展前景。目前在体育投资产业的吸引力还不大,不像高薪产业等有支持。体育产业需要国家和各地在土地、财政、能源、税收价格上给予支持。
广州全民健身走在全国前列
记者:全民健身多头管理怎么解决?
鲍明晓:像税收框架,国务院文件里涉及主要任务的分工和完成任务的要求。如果是涉及土地、财政税收等,都有相关的国务院部委来牵头。国务院要求相关部委要在2015年6月前拿出主要的实施意见和方案。
在地方层面,更重要的是各级省市地方政府要拿出实施意见,按照地方实际来制定出要求。像广州的全民健身已经走到了全国的前列,那广州的全民健身需求肯定和西部地区的需求不同。鼓励地方在《意见》框架中有政策创新的点。比如税收价格、能源价格、用地,应该更多鼓励地方推出创新性的举措和办法,包括地方上的财政支持。
记者:《意见》中提到了十年后的明确数据,比如工间操1小时,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这些数据是怎样计算的?
鲍明晓:这些都是根据现有标准,考虑需求,按照10年后的情况来测算。
有些目标是倡导性质的,像工间操,在中小学1小时可以实现,但如果在广州,机关、企事业单位,15分钟的工间操还是可以实施的,或者上下午各半小时也可以。我相信这个难度在企事业单位并不大。
记者:一般人对15分钟健身圈还有人均室内健身大于0.2平方米的数据,都不太了解。可以通俗讲下吗?
鲍明晓:参照国际惯例,如果健身的路程超过15分钟,健身的兴趣就会被降低。
人均室内健身大于0.2平方米,室外大于0.3平方米数据,主要是因为现在我们国家的城市用地紧张,特别是社区里的体育设施用地,数据标准偏低。如果人均健身室内外的数据达标了,实际上就是社区内的健身设施满足人们使用。人均0.2平方米和0.3平方米的数据并不是高标准,但要在10年落实也有很大困难。因为中国未来的高速发展,用地紧张,建设部会出台一个细则,在用地难的过程中,尽量满足全民健身需求。
数读
人均体育场地面积目标:
全国:2025年:2.0平方米
广州:2014年:2.0平方米;2015年:2.1平方米;2016年:2.2平方米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比例
全国:不到40%。(2010年统计数据)
广州:2014年:48%;2015年:49%,2016年:50%
家门口的健身圈
全国:2025年,城市15分钟健身圈
广州:2016年,建成“城市10分钟体育圈”和“农村5公里体育圈”
人均体育设施面积
全国:2025年,新建居住区和社区要按相关标准规范配套群众健身相关设施,按室内人均建筑面积不低于0.1平方米或室外人均用地不低于0.3平方米执行
(以上数据由记者整理。)本文略有删节
原标题:广州离全民健身有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