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奥运场馆变身全民健身乐园 年收入超千万元
04月22日 | 阅读 1487
刚刚从中关村下班的白领来到北京大学邱德拔体育馆的健身房锻炼
燕园东南角,一座银白色建筑傲然挺立,两条曲线状屋脊托起一个透明球体,好似一个旋转的乒乓球。这是北京大学邱德拔体育馆,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乒乓球比赛场馆。北京奥运会后,这座曾见证中国健儿豪取奥运金牌的比赛场馆并未沉寂,如今已变成全民健身乐园,每天迎客两三千人,年收入过千万元。
奥运场馆变身耗资3500万元
从竞技比赛场到全民健身乐园,北大体育馆花了四年时间。2008年9月底,奥运管理团队撤出后,北大迅速组建新团队,接手改造、运营体育馆。
据北大体育馆常务副馆长李杰介绍,其实在体育馆建设时,北大就已考虑到场馆的赛后利用问题。奥运场馆的改造分为两步走。第一步先改造能立即投入使用的主比赛场馆。2008年10月底,主比赛场馆被改造为羽毛球馆,热身场地变成篮球馆,并增设台球室和乒乓球室,改造完成后立即对外开放。
此时,场馆地下空间还有多间办公室。2010年9月,北大投入3500万元,开始对体育馆的第二步改造,以充分利用场馆空间。该校拆除场馆地下的办公室,打通开间,铺上木地板。改造后,北大体育馆共有12个厅房,除主赛场外,还设有多功能厅、新闻发布厅、贵宾厅、大型用房等配套设施。此外,体育馆还配备有饮品区、运动超市、活动化妆间、淋浴间、更衣间等,丰富场馆的功能,满足师生和校外人士的需求。
2012年4月7日,集健身、举办活动、运动队训练、体育课教学等多功能为一身的北大体育馆全面开放。
健身乐园低收费惠及全民
上周六20时,北大体育馆灯火通明。地下二层,十几位男生正打着篮球,热火朝天;旁边的游泳馆内,不少年轻人“劈波斩浪”;一层健身房中的跑步机上,有人挥汗如雨。
完成改造的北大体育馆变成全民健身乐园,提供乒乓球、游泳、壁球、击剑、跆拳道等18个健身项目,对校内外全面开放,全年除春节休息15天之外,每天8时开门,一直营业至22时。“我们寒暑假也不关门,周边社区的居民、公司里的白领来这里锻炼的人很多。”李杰说。
不仅全年开放,而且收费低廉。据介绍,北大体育馆对于校内师生实行优惠价格,校外人士收费略高。以游泳馆为例,白天游泳一次,北大学生12元,教工15元;校外人员则是25元。北大每年还会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免费健身卡。
据记者了解,这一收费水平低于其他社会运营场馆,例如水立方游泳一次需50元。“体育馆就是为了给大家提供健身场地,我们定价也只是维持运营成本,并没想着赚钱。”李杰说。
目前,北大体育馆已成为附近居民和周边企业员工的健身首选。在微软工作的小邹下班后,经常在这里游泳,“中关村一带没什么健身场馆,到北大锻炼又近又便宜。”
据统计,每天到北大体育馆锻炼的人有2000人到3500人,其中约95%为校内师生,年均参与健身锻炼的总人数约70万人次。
体育馆传承奥运文化
每年开学,北大在体育馆举行开学典礼,迎接新生;毕业季,北大学生们在这里被授予学位,告别母校,“北大生活从这里开始,也从这里结束”,一位北大学生指着邱德拔体育馆说,“这里有我们的美丽记忆。”
北大体育馆还是北大学生的体育课堂,该校70%以上的室内体育课都在体育馆进行。北大篮球队、羽毛球队等运动队,以及乒乓球协会、剑道协会、游泳协会等20余个学生社团也常驻体育馆。这里还是北大的文艺舞台、求职中心。
北大体育馆的良好运营,也见证着奥运文化在北大的传承。该校自2002年起就开设奥林匹克文化课程,是全国第一个开设相关课程的高校;北大每年体育文化节也都有着丰富的奥运元素。今天,北京奥运会乒乓球馆纪念环廊在体育馆中开展,一幅幅奥运照片、一件件珍贵实物将把师生带回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那段充满激情的日子。
北大体育馆提前实现盈利
北大体育馆改造后,能容纳6000余人举行活动,该馆还承接中国乒超联赛、北京市高校健美操比赛等高水平比赛,中关村的IT公司也把年会搬进了北大体育馆,承接这些活动不仅盘活了场馆空间资源,还为场馆带来可观的收入。
场馆改造初期,北大曾邀请专业公司进行过运营评估,评估结果显示,运营第一年微亏,五年后才会进入稳定盈利期。实际运营两年,健身、租赁业务的火爆使北大体育馆年均收入均超千万元,除去人工、水电、设备维护等成本,运营第一年实现收支平衡,第二年已开始盈利。
不仅北大体育馆运营良好,据记者了解,坐落在北京高校校园中的多个奥运场馆几乎都顺利转身,向师生及校外开放。中国农业大学体育馆、北京工业大学体育馆奥运会时分别举行举重比赛和羽毛球比赛,这两座场馆目前运营良好,收支平衡;奥运会时举办柔道比赛的北京科技大学体育馆自2009年起几乎年年盈利。
奥运场馆是奥运会留下的宝贵遗产,赛后对这些场馆的良好利用,为北京这座奥运城市增添了新的精彩。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