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人付钱办卡后却不去健身房?

10月28日  |  阅读 2225

 

    很多人在健身房花重金办了年卡后,去的次数屈指可数。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人们付过钱却不去健身房?

    李小姐对记者说:“归根到底还不是因为懒!我身边的几个好朋友在同一家健身房办了年卡,最初还相约互相督促,每天下班一同健身,不去的就会被去了的人鄙视。但随着时间的推进,“建卡”的新鲜劲儿一过,再加上各忙各的(加班、约了另外的朋友什么的),总是很难再约到一起,最后她们就都不去了……不得不说,当初没有头脑发热和她们一起办卡,我真的是太精灵了!”

    根据统计,一、二月份过年期间是一年中健身房人潮最踊跃的时候—大家许下新年愿望,决定要好好运动维持身材。我想不少人有过这样的经验,参观了设备、签了合约、付了会员费,以为这样就有动力常常去运动,结果呢?到了年终的时候才发现,自己付了好几千块,但一年下来,总共去的次数只是个位数。

    放心,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根据一些国外的研究报告显示,大部分的人跟我们有着一样的情况。当健身房让他们选择是要付“单次10元”或是“月费70元”时,多数人选择了“70元包月”的方案,但最后每个月却只去了4次—也就是说,他们想着一个星期两次,这有什么难的?最后却完全做不到。

    这个现象其实不完全是因为懒散,经济学家把这种心态称作“夸张贴现(hyperbolic discounting)”,意思是人们往往比较专注在现在的快乐,而对于未来可能的好处,却打上了夸张的折扣。所以当你已经上班累了一天,当然宁可回家休息,而不是移动你的懒屁股,到健身房去报到。

    但你已经付了70元了,不是应该有很大的动力把它“赚回来”吗?不,事实上,光去想应不应该赚这70元,去几次健身房才能够赚回来……这些事情都是很累人的。“决策疲乏”是这个现象的专业术语,换成白话就是“逃避”。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想”这件事情常常太累了,最简单的选择就是“不要去想”。

    大多数健身房的商业模式,并不是在给你健康的身体。他们赚钱的方法,是在于利用你的“夸张贴现”心理。

    怎么才能让人们真的去运动呢?当然是给他们足够的“奖励”。

    例如白花花的钞票。美国有许多新形态的健身计划,会先跟消费者收取昂贵的费用,之后再依据他们真正运动的情况,把钱退还给他们。我在纽约时,朋友就参加了中央公园的晨跑队,4个星期的晨跑计划得先缴美金400元的费用。如果每天都能准时报到,计划结束后就能拿回250元。

    所以,想清楚你对准的是什么目标受众群,然后根据他们的心理,好好的市场营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