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上海市全民健身发展公告》发布

06月21日  |  阅读 1169

    东方网6月20日消息:今天下午,上海市体育局发布了《2012年上海市全民健身发展公告》,公布了2012年上海市全民健身发展指数(简称300“指数”),数据显示,2012年上海市全民健身事业总体发展情况“比较满意”。上海市体育局副局长李伟听表示,这一评估结果相对客观,如实反应了上海全民健身的发展状况。

    2011年,上海市体育局会同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体育学院、市体科所等专家共同制定了全民健身发展指数评估体系,借鉴国际研究领域内公认的投入、产出和结果三个层面的政府绩效考核模式,确定了健身环境、运动参与和体质健康三个方面进行评估,满分为300分,每个方面指数各100分,简称“300指数”。为直观表达评估结果,首次公布的300指数采用绿、蓝、黄、橙、红五种颜色,以市民主观感受为核心的“满意”的表述方式,设置从满意到不满意五个层级,对综合指数和各单项指数发展水平进行区分。

   

    评估结果显示:2012年上海市全民健身发展综合指数为224分,总体发展情况“比较满意”。三项发展指数中,“健身环境”发展指数为87分,处于绿色的“满意”区域;“运动参与”发展指数为61分,处于蓝色的“比较满意”区域;“体质健康”发展指数为76分,处于蓝色的“比较满意”区域(见上图)。

    本次评估的“300指数”三方面指标中,“运动参与”指数最低,其中,“健身组织与团队发展”和“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比例”指标分值较低。

   

    数据说明,市民以自发的个体健身行为方式为主,而参加有组织的体育健身团队的人数不多。2012年,全市平均每10万人拥有健身团队82.3支,社会体育组织以在街镇登记的松散型体育健身团队为主要形式,且以中老年人为主。而近年来在中青年人群中,出现了通过网络或亲友、同学、同事等交友平台组建的健身团队或俱乐部发展迅猛的新情况。对此,如何发动民间力量,如何推动体育社团组织的参与,如何让仍在“潜水”的社会组织真正融入到整个体育事业的发展体系中来,成为体育行政部门的社会化工作水平提高亟待解决的问题。

    “300指数”的数字说话

    (一)健身环境

    根据对社区健身苑点、公共运动场、学校、综合性体育场馆等不同类型场地锻炼市民的抽样调查显示,“体育场地设施”满意度为89.9%,“服务保障”满意度为88.5%。

    2012年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为1.67。2004-2012年8年间,全市体育场地面积增加了9679412,而常住人口从1742万激增到2347万,导致了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减少。

    全市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开放率为84.8%。

    (二)运动参与

    2012年全市全民健身活动和体育赛事总数为5458次,平均每个街镇举办26.1次,其中区(县)承办市级以上活动平均为16.7次,这其中包括国家级和国际级的体育赛事。

    全市共有各级各类体育协会、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和社区体育俱乐部等综合性社会体育组织751个,社区体育健身团队16576支,平均每10万人拥有健身团队82.3支。

    全市共有社会体育指导员36904名,达到常住人口的1.6‰,全市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团队比例达到86.1%。

    2012年上海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比例为39.6%,影响市民参与锻炼的主要原因是缺乏空闲时间和学习工作负担较重,分别占32.5%和11.7%。

    (三)体质健康

2012年,全市各级体质测试服务站点共为78127名市民进行了体质测试服务,受测市民达标率为96.0%,比2010年第三次全国国民体质监测上海市监测结果(94.7%)略有提高。

    本市市、区县、街镇三级市民体质测试服务网络仍在建设完善中,全市已建成10个区级体质监测中心,覆盖率为58.8%,建有84个社区监测站(队),街镇覆盖率为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