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继龙:国内健身市场发展多“归功”国外品牌
05月23日 | 阅读 4136
媒体专访: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器材装备中心主任 马继龙
在5月18日体博会上,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器材装备中心主任马继龙接受了媒体专访。针对目前中国国内竞争日趋激烈的健身器材市场,马继龙明确指出,尽管健身市场的总体情况保持着较稳较快的发展,但这中间却有相当大的部分要“归功”于国外品牌。
马继龙告诉记者,根据权威统计,目前中国体育用品行业中的鞋、服饰、运动器材三大门类始终保持着较好的发展势头,目前基本保持在每年20%左右的增速。尤其是鞋和服饰类,一直走在中国体育用品业的发展前列。对比之下,运动器材类虽然近年来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与前两者相比,无疑逊色的许多。“这个发展有相当大的部分是国外品牌。”对此,马继龙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所在。
正如他所言,在目前国内健身器材普遍呈现“群雄逐鹿”的背景下,国外品牌一刻也没用放松其进入中国市场的脚步。例如,欧洲第一健身器材品牌必艾奇此番首次登陆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其独有的“i.Concept”一下子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而这自然也让一部分中国健身器材企业相形见绌。
“品牌的确立以及其国际和国内影响力确实不是一蹴而就的,这个需要时间、历史积淀和文化积淀。无论做什么品牌,份额有大有小,主要还是在于品牌的内涵文化和价值。”谈到国内健身品牌的出路,马继龙如此表示。
而对于目前国内健身器械自主品牌代工多、外销多的现状,马继龙直言:“其实打造民族品牌应该要比企业做代工的形势更严峻,而这就使得企业的品牌地位要求也会相应变得更高。”
具体到中国的健身市场,马继龙说:“健身器材如果进入家庭,它从价格来讲,不能像一双鞋、一件衣服(那样低廉),而它则更像是各家买房子一样。”因此,对于中国国内企业,马继龙说:“归根到底还是要面向大众市场,这是毫无疑义的”
不过,嘴上的“形势”虽然刻不容缓,但马继龙对于已经开始进入发展轨道的中国健身行业却充满信心:“我相信在几十年后,就像我们目前谈国际品牌一样,公众也会非常骄傲地谈论中国的品牌。”